小学东校区老师为同学们讲授开学第一课
河南省近日發布2022年教育事業展開統計公報顯現,上一年河南消除小學階段56人及以上的「大班」和「超大班」共1732個,消除初中「大班」「超大班」400個,在當期全國責任教育階段的大班額減少總量中分別貢獻了24%和14%的比例。

到2022年底,我國小學仍有56人及以上的「大班」和「超大班」1.38萬個,初中「大班」「超大班」4522個。
化解大班額難點在哪裏?

所謂大班額,即班級學生人數超越規定最大人數的狀況。據相關規定,我國小學階段的規範班額為45人,初中為50人,班級人數在56至65人範圍內的稱為「大班」,在66人及以上的則稱為「超大班」。
3月1日,在沈陽市童暉小學東校區,教師為同學們講授「開學榜首課」。新華社圖雖然在化解大班額問題上獲得顯著成效,但河南在這一問題上仍有不少作業要做。經過比較全國和河南省上年度教育公報能夠發現,雖然減幅顯著,河南現在仍有責任教育階段「大班」及「超大班」3609個,占全國大班額總量的近五分之一。
「學生總數多」是河南大班額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為人口第三大省,河南的生源基數也十分巨大。據各省政府官網數據,到2022年底,河南具有9872萬常住人口,其中處於責任教育階段的人口占近15%,為1480.41萬。而在面積上與其挨近的江西,責任教育階段學生總數僅為612.2萬人。
河南省上述教育公報還顯現,現在,省內共有小學1.69萬所,小學班級28.01萬個;初中4658所,初中班級10.29萬個。而河南省小學和初中的在校生人數則分別為987.39萬人和493.02萬人,依此核算,河南小學階段的班級均勻人數為35人,初中階段的班級均勻人數為48人,二者都低於大班額的劃定規範。
這也意味著,河南省內教育資源和在校生數量之間存在不均衡的狀況。
河南省南陽市某重點小學一名教師向榜首財經記者泄漏,近年來班級人數超越一百人的現象現已消失,但在校內的五十個班級中,仍然存在一些班級人數超越七十人的狀況。
受製於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學生和家長為尋求更好的教育環境和更雄厚的師資力量,加快湧向「名師」「名校」,這相同是大班額問題長期以來難以化解的實際阻力。
經過增建校園和招聘專任教師,河南近年來已為大班額「瘦身」作業持續發力。在上一年10月舉行的「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第二十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鄭州市市長何雄說到,從2011年至2021年,市政府共出資256.35億元,新建、擴改建責任教育校園330所,添加學位48.93萬個,新招聘公辦中小學教師2.28萬名。
此外,經過比較河南省近兩年來的教育公報可知,上一年一年內,河南共新招聘責任教育階段專任教師約4300人,現在小學和初中的專任教師共計96.8萬人。
從終究的成效來看,2020年河南全省責任教育階段的「大班」和「超大班」共約1.25萬個,2021年降為5741個,2022年則降至3609個,三年來降幅已超七成。
此外,為重點化解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河南省人民政府還在上一年11月發布《關於推動責任教育優質均衡展開的若幹意見》,其中說到各縣(市、區)要對責任教育優質均衡展開的具體狀況展開監測,並提出用3年左右時刻新建、改擴建鄉鎮責任教育校園1500所左右,以在2024年秋季開學前全面消除責任教育階段大班額。
學者建議未來轉向小班化教育對處於責任教育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大班額對教育環境、教育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存在不利影響。
具體到各地來看,消除責任教育大班額的步伐各有快慢。同為人口大省,四川在今年的教育作業安排中側重強調要用3年時刻全面消除中小學大班額,而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仲紅波則在上一年8月的新聞發布會中介紹,山東自2017年以來新建、擴改建中小學超2500所,完成大班額「動態清零」,步入謹防作業效果反彈的階段。
但在人口相對較少的省份,大班額問題也相同存在。例如,貴州在今年的政府作業報告中說到,責任教育大班額消除60%以上將成為年度作業重點之一。
據最新全國教育事業展開統計公報,到2022年底,我國小學仍有56人及以上的「大班」和「超大班」1.38萬個,占小學班級總數的0.48%;初中「大班」「超大班」4522個,占初中班級總數的0.4%。
為徹底消除責任教育大班額,各地政府還需在哪些方面側重發力?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榜首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現階段大班額問題難以化解,很大程度與當地政府對教育資源,尤其是教師資源的投入不足相關。「化解大班額並不是簡略地把孩子裝進校園裏就能處理問題,還需要添加教育投入,進步師生比,以此為學生供給更高質量的教育。」
為進一步擴大教師資源,各地已陸續展開行動。此前有媒體報道,湖北十堰自2021年起,兩年內新聘任公辦中小學教師2575人,廈門則大範圍撤銷教師編製,2023年市屬校園及各區預計共招聘1409名非編崗位教師。
熊丙奇也指出,在村莊人口還將繼續向城市遷移、集聚的趨勢下,村莊責任教育大班額問題或將得到處理,但怎麽對這些來自村莊的生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也是各地教育部門應當側重關註的問題。
提升村莊區域教育資源,引導村莊生源回流為之供給了一種處理途徑。今年兩會上,村莊教育振興仍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論題。此前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校園黨委書記劉希婭說到,為促進城鄉責任教育均衡展開,一方面應促進城市師資有序向村莊教育薄弱區域活動,另一方面也應繼續增強村莊區域責任經費保證。
熊丙奇以為,在大班額問題得到全面化解後,未來階段的校園和教育部門應當及時調整作業思路,使責任教育習慣小班化教育。
「近年來,各省人口出生率遍及下滑,這意味著在當前的入學人口高峰後,隨之而來的將是生源的萎縮。因此,未來我國不僅要消除『大班』和『超大班』,更要推動小班化教育,讓小學和初中的班級人數達到較為理想的20至25人,以最大程度保證班級活動和教育活動的展開質量。」熊丙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