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育人合力不断形成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金昌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全市各級校園展開以「德潤校園·學在金昌」為主題的「德育鑄魂、智育培基、體育強身、藝術修養、勞作礪誌、閱讀潤心、家校協同、陽光生長」八項行動,堅持以美育人、以文明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展開的教育系統,活躍引導學生養成傑出的品行習氣,身心全面健康展開,讓每一論理學生在重要的人生階段起好步、奠好基,立德成人、立誌成才。

培根鑄魂育新人「思政課不只應該在講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在金昌,博物館、科技館、文明館等場所,早已成為學生們最好的的「工具箱」和「資源庫」。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在沈溺式實踐中充沛感受思政課的魅力。

為了讓思政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課」和激發家國情懷的「公開課」,金昌市把思政小講堂與社會大講堂相結合,發揮體會式、情方法、互動式、分眾式教育的吸引力,構建「講堂+課外」「校內+校外」「理論+實踐」「校園+家庭+社會」的大思政系統,引導學生在黨和人民的巨大實踐中重視年代、重視社會,汲取營養、豐富思想,立鴻鵠誌、做奮鬥者,讓廣闊青少年在「拔節孕穗期」茁壯生長。
金昌市經過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造,加大名師作業室建造力度,加強骨幹教師培育,不斷開發課程資源,完善課程思政系統,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作用,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年代新人。
一起,經過勉勵講演、主題班會、學習心得征集等方法,展開「抱負、職責、信仰」「堅決四個信仰,築牢成才之路」「宏揚英烈精力,爭做年代新人」「無盡的遠方,很多的人們,都與我們有關」「學習新思想,爭做接班人」「放飛抱負的翅膀」「我的抱負不是夢」等專題教育。在此基礎上,各校結合實際,各校充沛利用國旗下說話、征文、知識競賽等,廣泛展開主題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厚實展開,四個自傲進一步堅決。
文體賦能添生機節子舞是甘肅河西文明的藝術珍寶,2008年被列為甘肅省非物質文明遺產名錄。在永昌縣職業中學,這種傳承千年的古老民間舞蹈正在煥宣布全新的生機。該校安排在校學生定時學習訓練節子舞,讓他們成為非遺文明的見證者、參加者、傳播者。節子舞「進校園、進課程、上舞臺、推出去」的過程,不只讓學生體會到了節子舞的樂趣、方法,提升了藝術欣賞與創作才能,也培育起了學生酷愛民間傳統文藝的熱情。校園在不斷充盈維護傳統文明的新生力量的一起,也拓荒出一條具有區域性文明符號的特色展開途徑。
和永昌縣職業中學相同,金昌市各中小學重視傳承地方優異歷史文明,將紅山窯製陶、清河剪紙、民間秧歌等非物質文明傳承融入校園社團活動,以激起未成年人學習優異地域文明的熱情。
與此一起,各校認真落實教育部《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按照學生身心展開規則,全面加強和改進校園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明人,構建課內外一體化、校內外相結合的美育機製,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促進校園特色展開,常態化實施,品牌化展開,構成校園推動體藝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長效機製。經過學生社團、課後服務、專項競賽等,厚實展開體育、藝術、科技教育,讓每位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掌握2項體育運動技能、具備1項藝術特長和1項科技特長,樹立較強的科技意識。
書聲朗潤沁人心每學年圖書館借出圖書近2萬本,圖書利用率達到95%,平均每生15本,家庭平均藏書50本……淡淡書香,殷殷成韻,在金昌市第七小學,閱讀熱情空前高漲,人人讀書、人人參加的傑出氛圍正在構成。校園深化推動「瑯瑯書童讀書工程」把培育學生傑出的讀書習氣作為養成教育的重中之重,讓瑯瑯書聲陪同學生生長,促進學生內涵展開。在打造「瑯瑯書童書香長廊」的一起,該校還結合讀書月活動舉辦經典誦讀比賽和童話劇展演,一篇篇經典佳作,經過老師和家長的精心編排,同學們的全身心投入,經過誦讀、吟唱、演繹等方法,增強學生閱讀的愛好,讓學生體會讀書的樂趣。
各校進一步加強了校園文明建造,深化推動書香校園、書香班級建造,引導學生把閱讀作為生活的基本方法。並在各中小學設立校訓墻,樹立「二十四孝」等內容文明長廊,在樓梯、樓道、教室內粘貼《弟子規》《三字經》《勸學篇》等經典語句1400余幅,在學習園地規劃願望園、風土人情、傳統文明等650余處,在樓道擺放圖書閱讀架260余套,為25所校園每個樓層規劃文明專題,營建了中華優異傳統文明教育的濃厚氛圍,讓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優異傳統文明的洗禮。依托鄉村中小校園,整合資源,提升功能,實在加大校園活動場所建造力度,建成鄉村校園少年宮21所,活躍安排展開音樂、棋術、體操、美術等各類活動,不斷豐富鄉村未成年人精力文明生活。
家校協同護生長「教育一論理學生、成就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自2019年8月開端招生以來,永昌縣第四小學就把對家庭貧困子女、特殊家庭子女的摸排、造訪、關愛作為校園一項長期的重點作業。作為破解教育分裂展開窘境、打通家校協同育人通道的重要行動,校園健全家訪常態化作業機製,每學期展開一次集中家訪,隨時展開隨訪、話訪、來訪,做到特殊情況學生重點訪、重復訪,累計造訪家庭近600戶、覆蓋率達到75%以上,搭建發家校和諧交流、攜手共育的「連心橋」。
金昌市發揮家庭、校園、社會育人合力,構建「三位一體」全方位育人網絡,一起協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活躍探索「互聯網+家長校園」建造,及時與家長加強交流聯絡,引導家長重視家庭、家教、家風,遵從青少年生長規則和教育教育規則,尊重孩子稟賦、愛好、愛好,讓家長遵從規則、尊重孩子、尊崇校園,育人水平進一步提升。經過家長委員會、家長校園、家長會、家訪、家長敞開日、《致家長的一封信》,編印《家長教育導報》,展開「如何規劃學生一生」「家校攜手,重視教育、「走近孩子,傾聽心聲」等專題教育,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體現,認真聽取家長對校園的意見和建議,一起協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育人合力不斷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