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生乐园”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快乐也一定会越来越多
家住双台子区红旗街道站北社区的徐雅雯每天8点钟都会准时到社区的“学生乐园”签到,在这里看书、做手艺,和其他学生做游戏,每天充实的日子让她觉得暑假不再是“一个人的漫长时刻”,而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高兴时光”。给予徐雅雯高兴时光的是站北社区利用员工书屋打造的“四点半讲堂”,这也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裴建新的立异“书记项目”。
立异“书记项目”准则是盘锦市底层党建五项职责准则之一,划分为县区、市直部门、城镇街道党安排书记3个层次。“双台子区把这项活动延伸到了社区(村)一级,要求社区(村)级党安排书记每年也要确定立异‘书记项目’。”双台子区委安排部的作业人员张悦介绍说。

为了立异“书记项目”,裴建新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她在社区居民中进行了详尽调研,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确定了几个选题,最后敲定了创办“四点半讲堂”这个项目。“咱们社区和阳光小学距离只有100多米,我每天都能看到没有家长接的学生放学之后在路上玩耍打闹,有的孩子由于无人看管随意闲逛,甚至沉迷于网络。”裴建新说。这几年,社区内就曾出现过几起学生放学后因无人照管而发生意外的事情。
虽然进行了充沛宣扬,但在开办之初,“四点半讲堂”只有三论理学生来报名。“即使只有一个学生,也要把‘四点半讲堂’办起来。比及居民看到实效的时候,就会理解和支持的。”裴建新鼓励着身边的作业人员。为了保证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四点半讲堂”每天都安排专人到校园门口接学生,讲堂内安排两到三名社区作业人员和志愿者担任辅导学生的作业,安排他们玩游戏。“现在‘四点半讲堂’里有近20个孩子,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和低保户、困难户的子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管失教。咱们开办‘四点半讲堂’,就是想实现校园教育的延伸,弥补父母由于作业繁忙所形成的教育空白。”裴建新说。
“四点半讲堂”的教师由社区作业人员、党员志愿者和附近校园的教师组成。阳光小学的副校长桑敏就是其中之一。只需有时刻,她就到社区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同时还以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等成长方面的健康教育。“四点半讲堂”也招引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宋诗涵是辽宁财贸大学的学生,放假之后主动到“四点半讲堂”教孩子们画画。
阳光小学四年级的孙立新是最早参加“四点半讲堂”的三个孩子之一。他的母亲身有残疾,靠一个小理发店保持母子俩的日子,每天起早贪晚繁忙的母亲无法及时接孙立新放学。在“四点半讲堂”呆了只是一个学期后,孙立新的成果就有了明显提高。徐雅雯是阳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也是“四点半讲堂”的常驻生。她开心地说:“爸妈都是普通的打工者,下班晚,曾经放学回家之后就是一个人写作业,碰到不会的题也没人问。现在能够讨教社区的叔叔阿姨,一会儿就做完了。”
“四点半讲堂”的创办,最终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于金凤在今年的母亲节收到了女儿于洋送给她的一份礼物——一幅蜡笔画,画面上是三口人的全家福,孩子用稚嫩的笔迹写着:妈妈,我喜欢你!于金凤在那一刻有种想哭的激动。“后来孩子告诉我说,那天‘四点半讲堂’的教师安排孩子们自己动手制造礼物,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没想到孩子在‘四点半讲堂’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说起孩子的改变,于金凤更高兴,“过去都是我每天追着她写作业,现在在‘四点半讲堂’就能完成,并且还能在这里看课外书增加常识。”
如今,站北社区的“四点半讲堂”并未只是局限于放学后的四点半到六点,而是延伸至寒暑假以及节假日。双台子区的其他社区也陆续建起了“四点半讲堂”,如长征社区把社区内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榜样吸收进来,组建了“四老志愿服务队”,安排孩子们制造手艺,举行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参加捡拾废物等义务劳作,让孩子们在娱乐和劳作中受到教育和训练。
随着这样的社区“学生乐园”越来越多,孩子们的高兴也一定会越来越多!